特色小镇一定是多业并举,单一产业构不成消费逻辑,形不成消费闭环。单一文旅产业只是假日消费,非假日人从哪里来?人口构架不平衡也形不成消费闭环,消费闭环形不成如何能形成盈利模式和投融资模式。
当下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传统三大收入为住宿、餐饮和购物,而调研中显示住宿、餐饮所占营收比越高,往往净利润却越低。然而,收入其实是可以非常多元的,除老三样之外还有娱乐、健身、养生、旅行线下服务、研学、夏令营、冬令营、会议、聚会、婚庆、客养、拓展、亲子、赛事、联合经营、文创、农耕和纪念物等
节假日客流超过接待能力,服务能力有待改善,客户体验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有时不得不忍痛拒客于门外;而非假日则门可罗雀,无法获得更高经济效益,虽然这部分归咎于我国的休假制度,但更多应该反省自身的规划、管理、策划、推广和设施设备配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不少,例如非假日要寻找不受工作日束缚的客源,例如老年团、会议团、企业拓展团、研学团、幼儿户户外教育团等等,错峰经营不求暴利,但求平衡运营成本即可。
白天人们可以游览周边景点、户外活动,而在大多项目中,晚上消费者只能发呆、看星星,最终人们还是无聊到只能与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为伴。心理专家认为,其实在晚上合适的活动更能留下瞬间的惊喜和温馨的回忆,因为城市的生活夜间规律性很强,陌生环境下的视觉障碍容易刺激人体多巴胺的分泌,恐惧、惊悚、神秘、私避、激情、放肆、和虚无等情绪都能得到尽情释放。而目前产业内容不能够满足人们夜间消费的需求,从而导致夜间经济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传统旅游服务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延长营地服务链,提升旅游产品定制化服务、增加项目的个性服务、提高人们旅游需求由传统的观光到体验式内容的设定,添加不同客群的个性化服务,促进同一客群的分化服务,推动文创、农创、旅创产品的研发及植入,和鼓励亲子活动的内容的研发及植入等。
其中,非假日经济缺失的问题是痛中之痛。如何在顺应国家政策的前下,增加人们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消费,推动产业由形式到内容的升级,从而扭转乃至拯救目前大部分亏损项目的现状是整个产业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那么解决非假日经济等痛点以及乡村旅游单体经营转型升级的出路在哪里?就单体经营而言,解决非假日经济问题,结合当前新的旅游业态发展建设复合型的乡村旅游业态是必然道路。一定是多产业并举!研学旅行是解决非假日经济问题最适合的植入型业态。
2019-1-19-21乡村振兴大战略、中国 康养 文旅 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总裁峰会
‘’美丽乡村‘’火了,"特色小镇"火了,"田园综合体"火了‘康养小镇’火了!
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如何把握政策进行创建申报?
如何获取金融支持?
如何可持续创新发展?
如何让乡村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实现乡村振兴?
如何导入、培育特色产业?
如何引爆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的业态和产业布局?
1月19-21日
相约浙江杭州
开启属于您的小镇与田园之旅
政策+理论+实践+资源+考察
帮助您
把所有的困惑与犹疑都将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