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特色小镇| 政府招商引资7大手法、9大问题

浏览:896次    时间: 2019-01-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日渐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特别是在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招商引资的重大文件。在十九大会议上,招商引资也被多次提及。未来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各地招商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因此,创新招商方式,探索招商方法也将成为各地招商工作的重点之一。


1、重资本轻资产高回报的招商引资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于1月份联合印发通知,向全国推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形成的首批典型经验和模式。其中就包括“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设立产业引导资金,与金融、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实现“重资本运营”;通过为入驻企业配套建设标准厂房、职工宿舍等,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缩短外来投资的项目建设周期,达到“轻资产招商”。


2、充分整合校友招商的招商引资


校友资源具有“特殊作用”,其囊括了不同的经济领域。将校友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高校建立校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联合为校友提供最优服务,将校友招商与校友活动对接起来。


3、PPP模式的招商引资


PPP模式(公共私营合作制):这种模式的开发区通常确定一个较长的运营期限,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格界定好角色权益,使有能力、专业化的园区运营商、服务商成为参与开发区市场化运营的重要力量。


4、政府引导基金模式的招商引资


即“产业基金引项目”模式,是采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建立股权投资基金,打造“基金+项目+园区”的一体化生态链,实现资本与项目的有效对接。近两年,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催动下,政府引导基金快速生长,已经基本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标准配置和产业升级“核武器”。


5、飞地模式的招商引资


两家独立园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协同发展。一些先进园区利用成功经验及优势资源,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则,与其他地区的市县、园区合作,建设“区中园”,并成为“飞地型”园区。


6、“引资引智”相结合的招商引资


近年以来,众多新一线城市、二线城之间的较量从拼产业、拼招商、拼优惠政策跨入到拼人才的阶段,而且是毕业生为主体的高端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招才引智工程比招商引资工程更复杂。招才引智政策是各级政府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杠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多地已经从单纯引资到注重引资、引才和引智的有机组合,这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7、产业链招商引资


产业链招商是一个高效的方法,也是当今各地最为重视、使用最为频繁的招商方法。主要就是围绕某个产业的上下游行业进行招商。一系列相互关联项目构成产业链。要研究和分析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准备和推出一批产业链招商项目材料。要策划与创造项目、筛选与储备项目、包装与推广项目、运做与落实项目、建成与投产项目,最终实现项目赢利。主要方式有针对优势特色产业链开展重点招商,二是针对产业链中的补缺环节招商,三是针对引进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高端项目招商,四是针对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群的专业化招商。


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不够开化


有的政府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和中心观念,见利益就争,见困难就推,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和“三乱”问题严重,令外商望而却步。部分干部群众看不到招商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其自身长远利益带来的各种好处,斤斤计较于个人和本部门、本单位眼前的利害得失,伯“肥水流入外人田”,对招商引资存在抵触情绪和被动应付心理。有的对外商存在嫉妒心理,自己发不了财也不愿让别人发,甚至想方设法企图把外商挤走。


招商引资准备工作不全面


许多基层干部涉外知识比较匮乏,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力不从心,影响到招商工作的实效。如有的对招商引资所需的外经贸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缺乏必要的谈判技巧,准备的招商资料过于简单粗疏,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回报率等外商关心的要害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科学论证,使外商感到缺乏可信度和吸引力;有的工作思路不够开阔,招商方式陈旧单一,不能很好地把本地的区域优势、行业优势和企业优势宣传出去。


征用土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外商投资所需的土地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由农户承包经营使用,外商如果到农村投资就必须从集体组织或农民个人手中租用土地。但在当前有的农民将土地视为“保命田”而不愿出租;有的则因要价过高而使外商难以接受。各级党委、政府只能从中沟通协调,不能强行为外商征用土地,因而用地问题成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对外宣传环节薄弱缺乏亮点


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有的宣传渠道还不够广泛,没有充分利用因特网以及外地、外国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来宣传自己。有的在宣传内容上流于空泛,缺乏针对性,没有充分发掘出本地区独有的优势,对外商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有的缺乏宣传技巧,制作的宣传资料在视听效果上有待改进。


招商引资结构欠缺优化工作


主要表现在意向多,合同少;合同额大,实际利用外资少。引进的资金大多是国内资金,纯外资项目较少。项目的科技含量偏低,高科技项目较少,有些项目甚至破坏环境,影响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招商引资人员工作不到位


为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使工作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进一步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努力营造重商、尊商、爱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提高招商引资队伍素质。对招商引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讲授外经贸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对外谈判的技术技巧。把那些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贸、会宣传的干部补充到招商岗位上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积极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通过政府返租、土地使用权入股、利用原有企业闲置空地等方法解决外商投资企业所需土地问题。土地价格应当公正合理,使外商和群众都能接受。尽量把外资企业安置在城区或镇区,既可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又可发挥其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务求实效


招商工作应立足于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地为招商而招商,为引资而引资,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引。应注意将招商引资与原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不能因为招来了外商而冷落了内商,引来了新企业而忽视了老企业。对外资和内资企业、新企业和老企业、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都应一视同仁,为他们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他们互补互促,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要坚持不懈地优化投资环境


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都应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以树立起自身重承诺、守信誉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自觉服从服务于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大局。对侵害外商合法权益、损坏对外开放形象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局的人和事应坚决查处,绝不手软,从而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使他们留得住、干得好!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