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热点专题

森林康养的土地优惠政策与康养项目

浏览:935次    时间: 2019-11-17



根据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以下是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

1.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2.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3.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大量老人们的健康问题需要尽快得到解决,森林康养之系列产业也趁着大势发展起来。


养老产业用地政策文件及内容

1、国土资源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

合理界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依法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用途和年期、规范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供地计划、细化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鼓励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实行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等九方面问题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计划方面,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养老服务机构项目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



2、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明确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住房开发与养老服务设施同步建设的要求,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依法及时办理供地和用地手续等。



3、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对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或在建房地产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明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市场状况,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国家支持的养老产业等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这在推动地区房地产去库存的同时,为民营经济进入养老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4、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意见》

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


5、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

明确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切实缓解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压力。


6、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

明确提出要在土地供应、政策保障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工作予以支持和倾斜。


7、国土资源部:《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

进一步明确要求:土地利用计划要加大对养老、医疗、现代服务业和公益设施等民生社会事业项目的支持,对国家重点发展的民生社会事业项目用地予以充分保障。


8、《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

明确要简化优化养老机构相关审批手续。对于新建养老机构或者利用已有建筑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涉及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要通过“首问负责”“一站式服务”等举措,依法加快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提供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支持申请设立和建设养老机构。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

1、国土资源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

明确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分割转让和转租,不得改变规划土地用途。对于农村养老设施,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所有土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等。

2、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地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项目规划、用地、建设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用于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用房,不得挪作他用。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用途。严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用房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搞房地产开发等。

3、在国办转发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意见》

明确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森林康养的功能

1、保健功能

(1) 心理保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
由于森林中空气清新、气温舒适、噪声少,人在森林中会感到放松,释放压力。森林中的自然声音,如蝉鸣、流水声等,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日本千叶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宫崎良文表示,把森林的景观拿到房间去,看森林的画、看森林的风景,听小河潺潺流水的音乐,放置一些绿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还有精油等,也有利于放松身心。

图 1:森林疗养对高血压的预防效果

和城市散步相比,森林浴显著地降低了血压(最大降压8mmHg);

p<0.05,被认为是差异显著;p<0.01,被认为是差异更为显著;

*: p<0.05, **: p<0.01, 森林和城市的比较

资料来源: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econo/slly/lycs/content/2015-11/17/content_322731.htm

(2)身体保健:疾病的预防预防和治疗
林木所释放的植物杀菌素如有机酸、醚、醛、酮等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NK细胞(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对高血压、抑郁症、糖尿病等病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减缓作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人们得癌症的几率会降低,长寿的人也较多。
森林能大量产生负氧离子。在森林上空及附近,负氧离子约为2000~3000个。据国外研究,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森林空气可以调解人体内血清素的浓度,有效缓解由血清素激惹综合征引起的弱视、关节痛、恶心呕吐、烦躁郁闷等,能改善神经功能,调整代谢过程,提高人的免疫力。澳大利亚科学家新近公布的一项研究也提出,每周1次至少30分钟逛城市绿化公园,可以让城市居民的抑郁症和高血压风险分别降低7%和9%。




图 2:森林浴能提高人体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
p<0.05, **:p<0.01(与森林浴前相比)、$:p<0.05(与森林浴1日后相比)
资料来源: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econo/slly/lycs/content/2015-11/17/content_322731.htm


图 3:用天然和人工干燥桧木材刺激嗅觉引起的左右前额皮质氧化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p<0.05, 配对t-检验(18名受试者)
资料来源: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econo/slly/lycs/content/2015-11/17/content_322731.htm
2、社会经济功能
(1)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
森林康养是振兴地域经济的一剂良药,尤其是对人口流失严重的林业社区。森林康养可以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农业人口就业,改善民生。日本长野县信浓町被认证为森林疗养基地后,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让年轻人找到了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的自豪感,改变了人口向大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德国的巴特.威利斯赫恩,人口仅有1.5万,却拥有70名专业医生和280名森林理疗师,每年接纳7万客人,约60%当地居民的工作与森林疗养有关。
(2)将森林疗养纳入国民医保体系可减少医疗费
据韩国的一项调查,全面普及森林疗养能够使医疗支出降低10%~20%。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副主任刘立军在2016年指出,充分开展森林疗养以后,国家社会医疗开支能够节省30%,据此推算,可节省开支上亿万元。




图 4:2004-2017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森林康养的疗法
(1)环境疗法——又称为森林浴,即“森林环境+森林漫步”。“坐浴”“睡浴”的静疗法,以及“步行浴”“运动浴”的动疗法,如森林浴场、户外瑜伽、森林单车骑行、森林健康步道等。
(2)森林温泉——“森林环境+自然温泉”。
(3)饮食疗法——“森林产品+健康食谱。”
(4)文化疗法——“森林文化+心理疗养”为基础,借助养生文化、民族养生传统的深度养生层次,是养气层次向养心层次的过度与升华。
(5)森林医学疗法——以“森林环境+现代医学”为治疗原理,以建立“森林医院”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森林所独具的养生疗养性能。森林医院可分健康评估型和医疗度假型,其中健康评估面向工作压力较大的中青年工薪阶层,医疗度假模式则可针对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内外高端市场。
(6)“气候性地形疗法”——主体是一种运动疗法,是通过在多样气候和地形环境中徒步,来达到维持和增进健康的目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其适应症是心脏康复、高血压和骨质疏松,尤其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对象。在德国,“气候性地形疗法”是从1990年被纳入医疗保险。“气候性地形疗法”由学习过自然疗法的现代医生来主导,气候疗法师协助执行,治疗期间为3周,每周为3-4次,每次徒步训练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消耗能量控制在100-200kcal,隔周由专门医生重新做出处方。考虑到气候性地形疗法的“刺激性”比较强,医生通常会在处方中增加瑜伽、呼吸法、自律训练和水中运动等课程,以此作为缓和手法。

项目开发类型


文化养生型

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宗教资源,打造文化度假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国学体验基地等。



长寿资源型

依托长寿文化,大力发展长寿经济,形成食疗养生、山林养生、气候养生等为核心,以养生产品为辅助的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养生养老体系。

中医药膳型

药食同源,是东方食养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养生可以说是健康旅游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健康食品的开发,可以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医学结合型

康疗养生产品的构成主要是以中医、西医、营养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人体生理行为特征进行的以药物康复、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闲活动进行的康复养。

全国知名康养地产大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其中除了海南区域比较受欢迎外,云南的康养项目也非常值得关注。目前云南区域分布着众多优质的旅居和养生楼盘,总体价格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体育文化型

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定向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养老综合型

  有一定的环境资源,同时拥有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群体,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为老年人打造集养老居住、医疗护理、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养老小镇。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度假产业型

        居住养生是以健康养生为理念,以度假地产开发为主导而形成的一种健康养生方式。这种养生居住社区向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居住空间,更重要的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筑生态、环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点外,它还提供全方位的康疗及养生设施及服务,并为人们提供冥想静思的空间与环境,达到在恬静的气氛中修身养性的目的。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