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发展思路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和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为抓手,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养健康产业链条,努力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为健康山东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左右;到2022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以上,打造济南、青岛、烟台、淄博、临沂等一批医养健康产业千亿级城市。对医养健康产业涉及的一二三产,集群园区建设、大型企业培育、品牌价值提升等方面,分别提出了预期指标。
关于产业区域布局
一是“三核引领”。充分发挥济南、青岛、烟台产业基础优势,率先实现突破发展,打造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二是“三带集聚”。包括蓝色海洋健康产业带,由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市组成;运河养生健康产业带,由济南、枣庄、济宁、德州、聊城、菏泽六市组成;鲁中南山区健康产业带,由泰安、淄博、莱芜、临沂四市组成。
三是“多点支撑”。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和地域特点,确定了潍坊(健康食品)、济宁(健康文化)、泰安(健康旅游)、威海(医疗器械)、临沂(养老养生)、菏泽(生物医药)等6个产业发展支撑点。
关于产业重点领域
经过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反复研究论证,明确了产业概念,厘清了产业边界,确定了十大重点领域: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管理、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中医中药、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和健康大数据。
在医疗服务领域,提出加快医疗服务创新发展,推进山东质子治疗中心、国家人类遗传基因库山东创新中心、中科院中能医用直线加速器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出推动智慧医疗发展,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构建覆盖卫生健康全过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在健康养老领域,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适老化建设改造,推广普及老年教育,增加老年用品供给,重点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智能化产品。
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小分子药物等。提高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等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大做强药品流通业,打造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药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在健康大数据领域,全面深化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健康大数据新业态,促进大数据支撑下的健康维护、健康保障、健康产业三大体系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