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赛纳视线

关于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全球先锋城市的

作者:张志宏     浏览:1495次    时间:2015-01-21

                                  作者:张志宏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确定了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的长远战略定位,为深圳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新的战略定位要求深圳在城市总体发展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建设模式、产业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处于全球城市的先锋地位。全球先锋城市有哪些重要特征?深圳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全球先锋城市的要求还存在哪些重大差距?深圳未来的城市建设重点应如何选择?我们目前的城市规划似仍未十分明确。为此,本文拟作探讨。

一、全球先锋城市的主要特征

全球先锋具有城市发展理念超前、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创新、产业结构创新、技术应用领先、生活方式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先进的典型特点。下面以马来西来的太子城为例说明。

马来西亚“太子城”是当今具有全球先锋城市特征的典型范例。太子城是马来西亚建设的“超级多媒体走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多媒体超级走廊”,是一个长50公里、宽15公里的带状走廊地区,从首都吉隆坡向南延伸。走廊内的各点将用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连接起来。这个概念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于1995年底宣布的,1996年8月启动。根据马政府估计,启动的头5年,必须投入250亿美元, 其中部分建设费用由政府筹资,部分依靠民间投资,特别是外国资本投资。目前,走廊北端的以世界最高的吉隆坡双峰塔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已竣工,南端的新吉隆坡国际机场已正式启用。位于走廊中间地带的新政府行政中心和信息技术城的建设也进展快速。马总理府已于1999年6 月迁入新政府行政中心。目前,太子城已经展现出其世界一流无比的雄姿,让世人瞩目。

太子城是在距吉隆坡老城约30公里的一片空地上建设起来的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新的具有高度现代化、高度自然和谐、高度人本关怀新城市。城内一栋栋具有现代化气派,风格各异的建筑物与山林、湖泊相映成趣。城里的工作生活高度科技化,建设了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电设施,公共事务全部实行网上审批,政府公务人员全面实现在家网上办公,政府开发的公寓全部使用眼球电子自动识别开锁技术。城内许多建筑材料使用垃圾回收废料做成,城内交通全部采用自行车,禁止私人汽车通行,为建立节能型社会创造了社会环境基础。城市规划布局体现自然生态和人文和谐理念。现代化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西式文化与依斯兰文化、中华文化的交互相映,充分体现了其具有世界领先的超前设计思想。

从马来西亚规划建设的全球先锋城市模式中,可以看出,全球先锋城市具有:(1)城市规划的整体性、超前性。太子城规划空间广、气魄大、视野宽,规划建设具有整体性、全新性,不是在老城改造上修修补补;(2)技术应用的领先性。城市基础设施高度科技化,城市建设与运营高度节能化;(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重点支持研究开发活动。(4)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城市布局与建筑设计高度自然生态,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处处见绿色,区区有水景。(5)城市规划建设高度人文化、体现多文明的和谐共处、共融;规划布局、建筑外观、生活方式、管理机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6)投资巨大、政府投资启动,引导吸收国内外多方投资。

二、         深圳建设全球先锋城市的主要差距

对照全球先锋城市上述特点要求,深圳城市建设目前还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理念已经落伍,难于建成先锋城市示范区

深圳的中心城区经历了三代变迁,80年代是罗湖、90年代是南山,新世纪是福田中心区,这三代中心区都曾在国内产生过重要先锋性影响力,罗湖国贸大夏曾经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像一股巨大的冲击波一样推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南山华侨城以民族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一批大型的、面貌全新的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新型现代城市靓丽风貌开启中国城市人文景观城市与城市绿色革命的新时代。相对而言,象征深圳第三代城市面貌的福田中心区的规划和建设在全国影响力就大不如前。关健是规划设计的理念缺乏超前性,仍然局限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概念上。整个中心区就是在小区域里进行建筑物密集堆积,重点是在建筑内豪华、阔气上做文章,城市满眼都是钢筋水泥,绿色、人文、生态、自然的氛围不够浓,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城市个性特色、自然生态、人文和谐理念体现不足。深圳现有中心城区的建筑水平不仅与先锋城市的建设要求相距甚远,就是与国内主要发达地区现有新城区水准相比也不理想!难于担当引领国内外新一轮城市革命的重任。

大量的、分散的旧城改造建设模式不能建设全球先锋城市。目前深圳市各级政府正在全力抓旧城改造工程和违章建筑工程拆迁工作,这当然对于改变脏乱差面貌大有帮助,是破旧的必要之举。但是刚有这些措施还不够,还不足于保障一个全新的全球先锋城市的建设要求。大量的、分散的旧城改造方式建立起来的城市,始终都只能是新旧交叉、缺乏整体性,协调性的带伤疤之城。要改变这种现状,就是要选择一大片新区,进行全新的、大手笔、超前性的规划,集中全市之力全力进行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大规模的精品城区建设。

2、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与深圳建设高科技城市要求不相适应

扩展深圳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建设深圳市高技新园是深圳提升新世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象的迫切需要。开发高水平、现代高新技术园区是各大城市竞相争夺的城市形象至高点,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和高科技城市必须努力争夺这个至高点。深圳的9+2高新技术产业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主要功能应是研究开发及其成果孵化、高科技人才培训。而目前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多数片区主要承担的市场成熟产品项目的生产功能,只有南山的深圳高新技术园区承担着高新园区的应有功能。但是,目前南山高新园区仅有11平方公里,并已经基本开发完毕。这一方面无法与国内主要大城市的高新技术园区规模相比,难于承担未来深圳作为超级大城市—全球先锋城市。作为比较,上海张江高新科技园面积25平方公里,苏州科技园60平方公里,北京中关村高新园区75平方公里(几个园区相加),广州高新技术园区面积(广州科学城)为37.47 平方公里。

另从深圳高新园区的现有局限性也足于表明,深圳市现有的高新技术园区已经不能满足激烈的高科技产业竞争的需要,建立高科技新园区势在必行。现在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深圳高新区)成立于1996年9月,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科技园区之一。高新区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等。深圳高新园区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如下突出的问题:(1)高新区产业发展存在用地不足。高新区规划面积虽为11.5平方公里,但实际工业用地仅为2.8 平方公里,可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土地不多,许多有项目的单位却因土地紧张而无法进入高新区。(2)高新区内传统产业的改造任务繁重。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新区内第五工业区、麻雀岭工业区、大冲村、正大康地等区块内,产业结构以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为主,并在高新区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整个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极不协调。园区上档次、上水平存在客观困难。因此,规划建设新的现代化的、高档次的高新科技园区是深圳进一步保持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3、 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政策不完善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目前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有税收、进出口海关、土地、经济发展基金、政府采购、科技基金、户籍、人才等,且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无疑将促进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但是目前在高新技术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上普遍存在如下个突出问题:一是评价标准的唯技术性及把产业身份与技术划等号的现象,严重扭曲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初衷。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新企业不仅技术先进,而且要做到资源、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唯技术标准显然不够科学。按产业大类定高新技术项目的做法,混淆了技术与产业的差别。事实上,传统产业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也有低水平加工制造环节,两者具有交叉关系。二是只注重项目的事前评价,时常导致项目执行结果与事前评价相距甚远,造成假高新现象,偏取国家政策优惠待遇的结果。三是执行结果无监督、无调整。缺少跟踪评价机制,更没有对假冒项目的处罚措施。四是评价专家的组织不科学。主要存在专家的学科与项目评价所需专业不符,专业组专家组合与项目所需技术、管理、财会、政策、经济等专业结构不符,专家实地考察不够充分等问题。五是专家组功能定位不清。专家组功能应是站在项目申请方的对立面,起挑毛病,否定项目的角色作用,政府部门起项目审判官的作用。但目前许多地方或者不够重视专家组的意见,使专家组成为可批性论证组织,项目实质上少数官员说了算,或者过分夸大专家组的功能作用,项目决策权完全交由专家组定夺,企业没有知情权、申辩权。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够科学的。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创新高新技术项目评价、认定、淘汰、跟踪、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政策资源利用效益,避免高新技术政策的滥用、误用与套用。

4、尚未建立建设循环经济所需要的管理导向机制

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深圳提出了建设“效益深圳”、循环经济和“和谐深圳”的建设目标,并相继发布了全市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循经济指标体系和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这又让深圳走到了全国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前列了。

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也要冷静分析一下,发现我们发布的指标体现目前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于落实。一是各项目标指标没有具体化到量化分解(分解到产业、部门、区域)、没有分解到基层实体,未能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相关指标层层分解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是现有的统计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相关经济社会指标统计体系,无法获得分单位、分区域的经济社会效益、单位能耗、循环经济、环境污染、民生福利统计分析所需数据,特别是街道、社区更是这些统计的断层。三大新的指标体系目标的落实关健在基层,没有基层的工作落实,一切都将是空话,大话。因此,建立覆盖基层、社区、企业和个人的新的发展观统计与考核评价体系是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

三、         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的若干建议

1、集中全市上下和全社会之力,全力规划建设“全球先锋城市示范新城”。在特区外划出一大片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域,大规模、大手笔、高水准、前瞻性地进行全新的“全球先锋城市示范新城”的规划建设。地域可考虑选择以龙岗在运村、龙岗区中心建设为依托,扩展到龙岗街道全境及坪地、坪山、坑梓街道范围,面积达200-300平方公里,按照高度现代化、高度科学技术、高度自然生态、高度以人为本、高度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精心设计规划。无论在城市设施现代化、城市生态文明、城市个性特色,还是在城市生活舒适度方面都处于国内一流无比,国际领先的水准,让示范新城建设对全国乃至全球城市规划能产生新一轮理念冲击波,大提升深圳的国际城市竞争地位。只有“全球先锋城市示范新城”建设初建成效,并逐步扩展影响到全城整体后,深圳的全球先锋城市的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同时,要限制和减少目前进行的大规模、分散式的高投资,整体城市面貌难于改善的旧城改造工程。让更多的资金引导到“全球先锋城市示范新城”进行开发建设,减少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

2、规划建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新园。尽快启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新园区的规划建设工程,弥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空间不足,提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象,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事业的长期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选址可考虑在龙岗区中心城东部(现坪地街道)的高桥工业园,提升其建设的规模、水平和档次。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毗邻龙岗区中心城的生活配套和科技文化环境。

3、创新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项目评价与扶持机制。一是建立以产业链前端为重点的科研开发倾斜政策;二是建立产业项目以技术效益、社会效益、政策效益为主的等综合效益为主导的新的科学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要完善现有投资项目专家评价管理机制和项目跟踪考评与约束机制。为此,建立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分析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政策资源使用效益情况;分析研究高新技术项目评价与扶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为政府改进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新型经济社会考核指标统计与管理导向机制。一是健全基层机构和统计分析体系,实现科学发展观统计指标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居民,为创建效益深圳、循环经济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最基础、最必要的统计支持。二是完善市区两级现有的统计指标采集体系,实现统计工作与全市战略指标体系相衔接,全面、快捷地反映全市、各区的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目标落实进程情况。三是建立从市、区到街道、社区、企业、居民的全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指标目标责任分解体系与考核评价、奖惩体系,让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