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赛纳视线

李从国:开放支撑了繁荣,外资撬动了改革--对“以市场换技术”伪命题及其论战的批评

作者:李从国     浏览:1456次    时间:2015-01-21

当前一些重要媒体在开展关于“以市场换技术”成败的论战。而“以市场换技术”,的确是当前一个最大的伪命题,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中国当前最要紧的,是面临即将大开放的环境,如何深化改革,使之与开放的大趋势相适应,改变我们单靠开放支撑繁荣的局面,让改革成为繁荣的重要支柱。改革与开放互动,既保持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持自我。而如果我们不改革只靠开放来支撑发展的话,我们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伟大文明,必定会很快断裂。  

近期一些重要媒体在热烈讨论一个题目――“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是否达到”。各家各派据理力争,面红耳赤。其中一个最为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我们引进外资的一条重要目标是‘以市场换技术’,而今天外资大量进入,在某些行业还形成了垄断,市场是大量让出去了,而高新技术却没有引进来”。一句话,以市场换技术失败了。而我则认为,我们在加入WTO数年后全面开放在即的今天,把这个题目拿出来讨论,实属无聊,无聊至极。有的人,屁股座的是进口高级轿车,身上穿的是进口名片,手上提的是外资生产的电脑,喝的是“XO”,讲话还时不时来两句“英格里希”,而嘴上还在怀疑开放引进外资。真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这里我谈几个肤浅的观点。  

一、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不是实现不实现的问题,而是远超了预期想象,况且这个命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只要对中国历史有点常识的公民,都不会不论这一点。如果要把这个问题去问45岁以上的中国人,除了白痴和别有用心外,都会把提问的人看成白痴。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中国的技术引进问题。历史回放到20世纪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什么呢。大处看有四大点:一是祖宗留下的国粹:浩荡无边的中庸儒学、神出鬼没的八卦易经、包治百病的中医中药、感动生灵的唐诗宋词、千年不败的政治权术等等,不全面但余下的也不多且上不了台面了。二是现实愧宝:原子弹+人造卫星+阶级斗争。三是精神极度亢奋胃里极度空虚的8亿中国人要吃饭,国家财政穷得几乎不成国家,总财政收入77年不到900亿,还没有今天胡润的福布斯中前20名企业家的资产多。四是因原苏联专家撤走后156个重点工业项目支离破碎,全国民用工业水平集成起来大约不仅可以生产出“丰收35”牌拖拉机,还能生产老解放牌汽车(今天好像连博物馆都不存这种东西)。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及中国工业技术现状。而今天短短四分之一世纪的时光里,中国人有数亿部手机,大几千万台电脑,大街小巷车水马龙数不胜数的汽车,遍布全国各地数不清的自动化生产线,成百上千万的技术劳动大军,充斥街边路头的盗版软件,家家户户充盈着名目繁多的各类家电,等等,中国这个与现代科技无缘的黄土农业大国,能在短短的历史瞬间充分享受了西方现代科技革命数百年炼成的绝大部分科技成果,这其中包含的技术引进难道还不够吗?如果还在说外资带来的技术不够,那无疑是贪婪透顶。客观的讲,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的确因西方现代科技进入的原因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具有相当的加工、研发能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西方科学技术的流入是基本原因,是最大的功臣。中国这二十多年技术引进是不是太丰富了,凭感觉就清清楚楚了,不要什么数字,也不要什么逻辑。

再看我们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实质上是以危机换技术。中国的大开放,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大力度的。而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政府是想主要通过改革来促进发展的。然而由于改革本身畏首畏尾徘徊不前,作为中国国民经济骨干的国有企业经过整个80年代的折腾,最终是越改越难,亏损越来越大,国有经济全线溃退,到90年代是净亏损。整个国有经济帐面就不经济了。会计学统计学观点看,上世纪90年代,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国有经济,事实上已经破产了。而非国有经济,因制度上没有作为主体政策上普遍受到歧视发展是受限制的。而对即将崩溃的国民经济,国内关起门来无论如何过不了“坎”了,出路当然只能是开放,大量引进外资。中国大量引进外资,可以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其历史背景是如若不引进外资,仅靠国内改革来维持,中国经济必然完蛋。因此,中国引进外资的动因,事实上并不是以市场换技术,而是以危机换技术,彻头彻尾的以危机换技术。而市场只是顺带的。不承认这一点,不是客观不客观的问题,而是知不知耻的问题。因此,今天某些同志一提“以市场换技术”,作为一个对中国经济有很基本了解的人,都会脸红,就像晚上梦见自己在大街上走路时猛然发现没有穿裤子一样,震感无地自容。

还没说过瘾。又再看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中的市场问题。这个市场,是谁的?是消费者的,不是哪个专家哪个组织的。不要连这个基本的逻辑都搞不清楚。对老百姓来讲,外资一进来就有广泛的市场,不是因为美元好看,而是外资比内资好。拿现在的内外资企业做比较,服务是天壤之别。国内的所有国有垄断企业,一进机关那张脸几乎不是人脸,都是驴脸了。拜托了,任何商品劳务服务,只要有外资的、条件许可的,我本人无条件选外资。中国的市场,是中国人民的需求,是消费者的市场,不是政府或者是谁的市场。因此说“以市场换技术”的人应该是消费者,其他任何机关团体说这话不合适,的确没有资格。

甚至还有人说,我们现在市场是让出去了,但核心技术没有得到。如美国就不会给中国核心技术。说这话,是废话,是没有志气。在现代市场经济当中,市场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主要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没有哪家公司,会出让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最高的商业秘密。凭什么要别人的核心技术?凭什么会产生这种没有志气的想法?人家凭什么要给你核心技术。太可笑了。这就好像如下情景:一个乞丐向一对夫妇要钱,丈夫想在美丽的妻子面前表现同情心,狠心给了一把钱,乞丐仍不满意。此丈夫发怒差一点带着脏话训斥:还***不满意吗?!乞丐很傲慢而且很不耐烦地指着旁边娇媚无比的妇人说:为什么不连太太一起给!!!

核心技术,从来没有给不给之说。要吗是出钱买,要吗是自己研发。而我国的企业,在大量引进西方一般科技的同时,并没有在研发方面下功夫。我国企业的研发费用,只有西方国家的十分之一不到。这种力度和态度,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吗?不可能。而且,西方一般高科技与核心技术之间,是同理的,只是程度不同。在一般高科技中我们既然已经学会了“1+1=2”的道理,那么“1+2=3”的东西我们应该可以自己研发出来。不要眼睛只盯在向别人乞求核心技术,指责别人不施舍上面,而应该眼睛向内着力于自主研发。自己没本事研发核心技术,反过来怪别人不给予,太不地道。

二是开放拯救了中国。没有西方资本和文化的渗入,中国还将在黑暗中摸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外资及其技术引进,累计引进的外资大约在5500万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GDP的40%左右。这些用西方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资本,不仅为中国增加了几万亿的财政收入,而且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服务,为中国培育了不计其数的企业家,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如果没有外资,不要说中国的“翻两番”实现不了,就是基本的社会稳定也是泡影。

在25年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改革和开放是两部马车。今天的繁荣无疑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但在具体的功劳上,开放的功绩要远远大于改革。

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情愿地往前挪的,一点一点地挪。时至今日,改革并没有做得更多,很多该改的都没有改。盘点一下,我们的改革大约只做了以下事情:

一是摒弃“阶级斗争为纲”,把执政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从“抓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二是不再坚持以公有制作为一统天下的、唯一的经济成分,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

四是国有企业改革。

五是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六是“政事分开”,即行政和事业单位分开,逐步将事业单位推向市场。

七是在摸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

以上七条,第一条非常重要,但不属于改革,而是对极左的纠正。第二、三、四条属于改革的必然产品――微观基础的定位问题(严格来讲不属于改革)。真正属于改革的,是第五、六、七条。而在属于改革的这后三条中,做得最干脆的,是第五条“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而第六条,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交不重大。第七条呢,今天尚在建立之中,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以下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改革在成年人心中的基本印象。老家农村曾经有一个当年没考取大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了四个孩子、被生活折磨得就像当年鲁迅笔下的润土一般的中学同学,在与我谈改革成果时说了一句话:“改革改革,除了白胡子老头、爷爷奶奶不再柱着拐杖上班外,今天和文革前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如果说要还有什么变化的话,就是今天的干部与50年代没法比,太黑”。一句话,把我这个自认为改革家的经济学博士说得周身不自在。然而细细一想,我们的改革的确没有做得更多。

改革既然没有做得更多,那今天的繁荣当然主要来自开放。这一点,任何笔墨都是多余的,任何人的心里都清楚。上街随便找个人调查一下,就清楚了。在此,不原多费笔墨,特别是不愿意为这种不言自明的事情耽误伟大的博客们宝贵的时间。


三、外资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普遍的繁荣,还有力的撬动了中国的改革。我们这个民族有一个最大的,让人哭笑不得的特点,就像白杨所说的那样,中国是窝里斗、大染缸,内部问题从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不了,最少还没有出现过能解决的先例。外资进入中国,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太平盛世的确无关紧要,而在内部危机时,显得非常重要。其中自有其深刻的道理。现在回想起来,伟大的邓小平老人家的确太伟大了,对这个国家了解得无比透彻。80年代初就开始搞特区,就开始对解决中国发展的问题作了深思熟虑的安排与部署。90年代,中国经济快崩溃了,沿海开放城市也培育得差不多了,刚好可以迎接大开放。

而加入WTO,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很多阻碍发展的势力特别是既得利益阶层的力量,就不像此前那样强大,那样固若金汤了。因为,WTO的力量实在太巨大了,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的改革往前走。既得利益阶层阻碍改革、左右改革的历史就结束了。当前中国经济宏观管理体制在变动,法治在推动,民主在生长,市场在逐步放开等等,都主要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

当然,下一步的改革还非常艰难。但是,除了国内改革力量而外,WTO将会像一部永动机,时时刻刻帮助中国改革。

作为一个无比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我们本不情愿让其他民族来插手国内的事情。然而,我们昐自己解决问题昐了几十年,我们的改革还是原地踏步,我们的改革速度还是一直令我们失望。因此,外资帮助中国改革、促进中国改革,越来越受到国人的理解。一个国家,既然自己不能靠内生力量发育壮大,别人来帮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与其自己折磨自己,不如别人来解套。

四、正确认识开放与改革的功能,深化改革,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开放在给中国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中国人基因里发麻的东西。那就是文明的丧失。今天的城市,早已去掉了当年农业社会的形象。今天的国民,早已不是传统文化的奴隶,都是有主见和判断,有思想灵魂的人。今天只要能独立思考的人,都不看中国电影了。我们的小孩子们,玩游戏都不玩中国的。要知道,西方文明的冲击,的确从物质、精神上,给人们直接的享受。而我们呢,是道德沦丧,思想泯灭,中华民族古中国那种美轮美奂曾经滋养了唐诗宋词的精神家园,快没踪迹了。中华文明也像咱们国有资产一样,产生了冰棍效应。越来越淡,越来越脆弱。

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不是开放过头,而是改革太慢。改革和开放,都可以造就繁荣。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齐头并进,就可以既保持国家发展,又能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我们一步要干的,是如何全面改革,实现改革的大突破。

我们不能再在什么“以市场换技术”等等无聊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了,中国人该干点儿正事了。该干的,就是如何在即将面临的大开放格局中,加速改革,使之与开放,在繁荣中保持自我,在自我中保持繁荣。

作为一个担负着一小帮人经济利益需求的小业主,是没有资格享受写文章的天伦之乐的。偏偏生来好文,加之曾经为这个国家的改革作过相当高端、前沿的理论工作,不写手痒,写呢又没有多少时间。草草写成,粗粗糙糙,不成其文,错处一定很多,敬请各位博客批评指正。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