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专家论坛

贵州毕节应打夜郎牌-----著名经济学家薛永应谈毕节区域经济

作者:薛永应     浏览:9309次    时间:2005-06-10

一位经济学家的故乡情结
自从1997年随同王志纲工作室参加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策划以来,七八年间看到云南省的旅游业如日中天,而与云南原本同属“第三世界”、具有同档旅游资源的贵州省仍然屈居末座,不但未能“并驾齐驱”反而“望尘莫及”,多年研究旅游策划的我,心中的焦虑与日俱增,深感自己没有尽到一个贵州人的责任。
诚如许多贵州学者指出的,贵州旅游产业没有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确立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定位,没有给贵州旅游资源注入、整合、提升、凸显和创新它特有的或应有的文化内涵。
现今有所好转。贵州省已经确定将旅游业建成为支柱产业,并予以超前发展和扶持,努力向旅游大省迈进。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决定。但如何深化并实施这一战略思想,尚有“插嘴”的余地;故我把自己近两年来产生的的一系列想法,写为“条陈”,献给家乡的“父母官” 们。不管粗漏与否都是一片乡情,一点“芹”意。
这篇《条陈》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贵州(特别是毕节)旅游应打“夜郎牌”。
区域竞争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更新观念,融入竞争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978年以前,可称为计划经济时代。其经济(含旅游业,下同)的发展犹如一支联合舰队在编队前进,谁在前,谁在后,由中央说了算。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以“等文件”为特点,作为地方领导干部,一切按红头文件办就行。
从1978年开始至1994年,可称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奠基时代”。各区域重新组合,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联合舰队”。各地方要想快速发展,关键是向中央要“特殊(优惠)政策”;要到了政策,就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广东的示范效应使全中国都得到启发,“跑步(部)前进”成了当时各省市领导干部的主要“功课”。
从1994年起,可称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发展时代”。其特征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迄今的十年间,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初步胜利,正在突飞猛进并趋向成熟。在新形势下,最紧迫的既不是“等文件”,也不是“要政策”,而是“要思路”——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思路”。此时,中央只管大方向,其他一切取决于各个较小的“船队”和每艘“舰船”(省市,区域,城市,企业等)自身,打个比方,中国各区域已经进入了经济上的“春秋战国时代”。
旅游更是如此。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物质的丰富,人类对自身几乎成为物质的奴隶感到厌倦,出现了普遍的怀旧心理。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我国的发达地区(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人们带着“回归自然”的渴望,开始寻找不同于其生活地的生态和文化环境,希望在体验式个性化旅游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升华。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年收入400至800美元时是国内旅游的急剧扩张期。我国人均收入已超过500美元,有许多城市已超过1000美元,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大,需求的人群逐渐增多,尤其是实行一周5天工作制和每年10天休假制,并推出两个“黄金周”和传统节日集中休假制度以来,短途旅游及周末旅游的机会大大增加,长途旅游也已成为可能。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国内旅游者可望达到30亿人次。
由于诸种原因,山东、江苏、浙江,以及大连、苏州、上海等省市在全国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胜出,鹤立于中国数十、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区域之中。从它们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与区域竞争同时并存的另一特征是,中国也已进入了“区域品牌时代”,市场竞争已延伸到企业背后的区域,进而延伸到区域背后的文化板块之间。与此相适应,区域竞争也需要品牌,需要在更高层面上的资源整合,需要对市场进行更高和更深层面的战略性把握。
总而言之,十年竞争使人们得到一个共识,即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参与竞争、适应竞争、取胜竞争。也因此,贵州要异军突起,要选择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来甚至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融入竞争。
战略眼光 理念先行
每一地域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有的性格。例如云南与贵州,都属于大西南的高原地带;重庆与成都,都属于“巴山蜀水”,但作为两个地域、两大都市,却都有各自的“性格”,都有各自的典型特征。解读这些特征,主要是对地域文化板块进行文化解读,正是制定各自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区域之间的竞争是全面的竞争,但制胜这场竞争的是文化,特别是地域板块的文化。从经验看,那些胜出的部门,在制定其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时,都不满足于他们曾经熟悉的规划制订方法,而是更上一层楼,对地域板块的文化底蕴进行过一番特殊的解读。
他们认为,下列三个问题是最基本的:
首先,必须以战略眼光去解读区域的宏观和中观背景。所谓“战略眼光”,就是不局限于区域本身的范围,不拘泥于某种个别因素,而是纵观全局,进行“大势把握”。打个比方:学习孙悟空跳上云端看世界——跳出板块看板块,纵览全局,高屋建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其次,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和发掘微观资源,学习“马王爷”,三只眼睛看世界——用第三只眼睛(“文化之眼”)的独特视角观察一切。这样一来,一些原先“孰视无睹”的东西,就会变得“耳目一新”,甚至“触目惊心”,一些原本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现在也许就变成了“美景奇观”,原先“不是资源”的许多东西,此时也会“胜似资源”。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农家乐”或曰“乡村旅游”。在新的视角下,它是当今中国小康人群的体验式旅游的最佳模式。这是符合当今中国(甚至世界)旅游发展新趋势的。看惯了工业文明的人们,希望体验一下农业文明,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市民,向往过一过农村生活,像钱钟书的《围城》所表现的: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
最后,城市经营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区域的发展就必须在这个主旋律的引领下决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上至中央领导,中到各路诸侯,下迄各级干部和企业家,如果不能站在这个角度和高度来审视中国未来的发展,来把握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就可能会被边缘化,甚至会被淘汰。
世界旅游已进入后旅游时代
世界已经进入和平发展时期。1992年,旅游业被世界旅游理事会确认为世界最大产业。据世界有关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将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占世界市场总额的8.6%)。
经营全球化的扩展,使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既加强相互合作,又激化了彼此竞争;市场竞争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这种局面对于我国国内的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亦然。
从国际潮流看,旅游活动已由单纯的观光向休闲、度假、养生、会议、探险等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向体验式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的方向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就指出:体验经济将成为继服务业之后的未来经济的主流;体验是以服务或商品环绕消费者,以心境与事件的互动来创造美好回忆的活动过程。
旅游活动是最重要的一种体验,旅游者购买体验的过程,得到心灵的改善、精神的愉娱、体质的增强以及阅历的增长等等美好的结果。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预示着旅游产业更快的发展和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创新。
发展永无止境。旅游业作为体验经济的重要内容,而今又提升了一格并更受到追捧:文化旅游成为其中名列前茅的项目,在旅游中,旅游者全方位地观察、品评、研究、学习、摄入和享受旅游地(含景观、设施等)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
在以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经济发展中,在个性化时代,诞生了三个需求:第一,“综合”与“特色”兼收并蓄、平行不悖的需求;第二,“自然本色”的需求;第三,积极参与的需求。
这就是说,总体上看,国际旅游经济进入了“后旅游时代”。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体验自然。这是发达国家在“过度工业化”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需求。人们力图摆脱工业文明带来的高节奏、高浮噪的压迫和困扰,寻找对居住地之外的自然生态的体验与放松,出现了生活方式上世界性的“回归自然”潮流。
第二,旅游作为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带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大量地吸纳各种优秀文化,是现代旅游的又一大特征。文化差异越大的民族与地区,其相互吸引力越大,这是文化风情旅游走俏的根本原因。
第三,旅游向纵深发展,旅游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要求有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市场和产品来适应它。
第四,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辽阔无垠的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使得旅游业拥有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区域制胜的三大“法宝”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竞争(特别是旅游竞争)中,欲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三大“法宝”:科学全面的发展战略;新颖深邃的核心理念;差异化的战略策略。旅游吸引力的基础是差异化。发展旅游不必追求“第一”,但要追求“惟一”;“第一”是规模的竞赛,“惟一”是特色的竞争。
在产品开发上,要避免一哄而上、千品一面,形成“左手与右手”的同质、同类产品的内部竞争。要通过挖掘历史、民族、乡土、个性,实现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等方式,对同质化产品进行异质化开发,发挥产品根本性的特色。
在产品类型上,要全面考虑国内外市场的综合需求,研究专门性产品与所针对的细分市场的关系:为富裕人、年轻人、文化人、探险者、合家出游者准备不同的产品,分别适应他们的不同需求,引导他们的需求。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竞争的领导人首先必须具备三大观念:
第一是“与时俱进的战略观念”。
发展战略当然要考虑 “发展目标”、“发展步骤(阶段)”、“市场切入点选择”等传统的重大问题,但更值得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与时俱进,在战略上着力考虑“区域定位”、“理念设计”等新的内容,特别是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战略策略。在当今旅游兴盛的大潮中,如果战略中只有传统的几条,而没有新的内容,如果与列强进行“同质同构化竞争”,是难操胜券的,然而如果采取“差异化竞争”的战略策略,则成功机率大大提高。
第二是“竞合观念”,又竞争又合作。这是制订战略的又一思想基础。已经共识的是,在制订旅游战略时,要把旅游业当成“产业”而不仅当成“事业”来发展,这样当然要有竞争观念。就是说,在当今旅游业勃然兴起、成百上千的地域、城市都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其制订战略,必须有竞争观念。然而,竞争与合作是一对孪生兄弟。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背景下,提倡“竞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思想。即不是一味的竞争,还要在竞争的基础上和在“双赢”的条件下进行合作——“竞合”。通常的形式是打造“大”旅游圈,如“大香格里拉”,“大甘孜”,“大北京”等等。
“大”,当然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大,更重要的、实质性的是资源整合、功能互补。
例如云南的丽江与中甸两个旅游地,原来都争“香格里拉”,都争第一、争唯一。后来他们认识到,“香格里拉”不应该是某一家的,如果两个旅游地合作组成“大家庭”,一个做客厅,另一个做中院或后院,客人先到客厅“叙谈”,然后再去中院、后院“参观”——这就是打造“大香格里拉”。最后的结果是,客厅兴旺,中院、后院也兴旺。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这样做更加符合他们希望多看些景物、景点的消费心理。
第三是形象观念。
形象是一个内涵极深、外延极广的概念。人有形象,企业、城市、行业、国家都有形象。它是现代社会大生产、大市场、高技术、强竞争的产物。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各区域必须塑造自身的个性化的区域形象,使之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手段。
古代有“买椟还珠”的典故,而今可以反用其意,强调包装、形象的极端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时代,在核心理念和差异化战略已经确立的前提下,必须强调产品的形象性和包装的重要性。
包装,一靠“品牌战略”,二靠“CI技术”。一个旅游产品,一座城市,都应该引入形象系统、形象战略、品牌战略。没有适当而得体的包装与推广,城市、旅游目的地或其组成部分就无法识别,也就很难谈得上营销推广。包装并不完全是简单的CI技术,它必须有足够的内涵支撑,离不开对城市或区域的文化底蕴的发掘与分析,以及对产业要素的梳理与整合。
统率战略,四大步骤
许多区域和城市的胜出者和屈居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在发展战略上有优劣,胜出者无一不是精心制订和坚定执行了一个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屈居者大多没有一个科学而新颖的战略,或只有一个传统而笼统的“规划”。
须知,对一个统览全局(大大小小的全局)的部门、地区来说,规划不等于战略,规划代替不了战略。从重要性上说,战略统帅和指导规划,规划解读和表现战略;从制订顺序上说,应该先制订战略,然后在其指导下制订规划。
发展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营,发展旅游,为其制订战略,至少应该有下列四大步骤:
第一步,战略定位,即拟定发展方向,制订理念化和数量化的战略目标。第二步,设计核心理念,即把握对象的个性,以及对诸多产业要素进行梳理与整合,寻找战略重点,制订发展步骤,进行战略分期等等。第三步,制订技术层面的规划,用设计、建筑、产业结构等等方面的专业语言,去诠释战略,表现战略,例如在空间布局、形象设计等方面进行的规划。第四步,产品的包装和推广,即在总战略统帅下制订形象战略和营销战略。
核心理念 战略之本
四大步骤中最要害的是设计核心理念。
战略策划的具体内容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设计核心理念。理念,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指导思想”,但它更具有竞争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凡大事,理念设计是前提,是统帅,是核心力量。“核心理念”在战略中具有灵魂地位,它好比“航海图”,没有它,航船会触礁;又好比是“指南针”,没有它,行军会迷路。它还好比是战略司令员的灵魂,有了它,指挥员大多是常胜将军。
理念设计其实就是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并提炼出这个整体的核心本质和战略目标。理念设计的要害是创造一种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神韵”,追求一种“新颖深邃、卓尔不群”的效果。而神韵之贵,源于超常思维,即内含了一系列的“黄金不等式”,例如:房地产≠钢筋+水泥;医院≠医生+病人;旅游≠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如此等等。新颖深邃的理念使策划对象中增加了许多新颖奇特的、饱含文化因子的内容,减少了许多陈旧熟套的、平淡无奇的东西——这种“添加剂”,就是不等式中原本没有,而由战略策划家或战略制订者添加、融汇进去的“增量”,它实质上是一种新的价值观,一种新的、健康而高尚的文化理念。做任何事情,都提倡追求这个“黄金不等式”,才能不同凡响,效果卓越。

贵州旅游应打“夜郎牌”
对贵州旅游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反思
贵州旅游业从整体上说经历了并还在经历着从“接待型”向“经营型”,从“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历程。
关于旅游业的发展战略,贵州省曾经提出建设“公园省”的战略目标;今又提出:把旅游当成带动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重塑贵州形象,将贵州省建成为“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
从实际做法上说,贵州旅游发展有过两种模式。前期模式:建设“公园省”,以自然观光为主导;现行模式: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并重。
应该说,贵州旅游发展的前期模式是有片面性的,单独强调“山水风光”,一度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资源大省不等于产业强省。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理念。勿庸讳言的是,确有同志误把二者混为一谈或泾渭不明,因而在关系全省旅游战略的大问题上,核心“理念”不清,战略方向不明,资源整合做得不够。有学者比喻说:“同样的七种颜色,为什么不同的画家组合后的效果不一样?同样的八种音符,为什么不同的音乐家会谱写出不同的乐曲?同样的文字,为什么有的文学作品可以流传千古,有的只能淹没在众生中?”结论是:画家“面对各种绚丽的色彩,必须在他的整体构思下进行色彩的组合,才能实现最佳的表现效果。”
的确需要走出误区,特别是要找到贵州旅游资源的“第一”或“唯一”,找到贵州旅游业的“龙头老大”——它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夜郎文化”。
众所周知,当今的众多游客,一心要寻找圣洁的土地、心灵的家园,要到没有污染,优美、安详、宁静的地方彻底放松心情,体验人生快乐。贵州省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夜郎文化”,加上“公园省”的山水生态,再加上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在内的众多人文遗迹,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旅游天堂”。
据说有些贵州人对于打“夜郎牌”颇有一些心理障碍,他们因为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带有贬意的“夜郎自大”等典故和成语,因而形成了一点点儿自卑感。其实这是自我封闭。即使是带有贬意的典故和成语,如果反其意而用之,加以引导和“炒作” ,贵州正是游客好奇向往的去处,更何况我们还有许多新的东西给他们看。几句成语绝对挡不住神秘古朴、威风八面的旅游“帅旗”——夜郎文化。
贵州旅游打“夜郎牌”的五大理由
“夜郎文化”这一概念不能涵盖贵州地域的全部文化现象,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恐怕也是所有“概念”的一个共同“弱点”。因为,任何领域都有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一般与个别的分野,任何一个概念都不能涵盖该领域的全部社会现象。但这不能成为对该领域进某种命名的理由。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实不行。命名之于品牌,重要非凡。实际做法上,通常都以对该领域最具有代表性和概括力的概念来命名。
有学者鉴于贵州地域多民族汇聚,“大杂居,小群居”,并在文化上呈现多元性和长期“融而不合,分而不化”俨然一个巨大的“文化千岛湖” 现实,将之命名为“贵州文化”。这对于人类文化学或其他学术研究也许可行,但与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品牌(特别是需要独树一帜的品牌)这一基本要求不相适应,就像我们把一个婴儿命名为“贵州人”、“中国人”一样,概念太大,无从识别。
我认为,用“夜郎文化”来命名贵州文化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地球人都知道,谈“夜郎”就是谈贵州。在这个意义上,用“夜郎文化”有点儿“舍我其谁”的味道。
“夜郎文化”的命名,并不排斥其他文化的存在和展示。相反,在旅游上倒是“相辅相成”“相依为命”的,就像“满汉全席”,单上满菜或单上汉菜,食客都不满意。
具体地说,贵州旅游打“夜郎牌”有五大理由:
第一,“夜郎国”的中心区域在贵州
“夜郎国”,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并非当今的“国家”概念。它是比部落联盟稍微完善、但很不稳定的社会组织,其民族结构和首领民族也并非一成不变,其疆域、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常有变动。
彝族古典文献《夜郎史传》记载,古夷人(今彝族)“武部族”的一支,其三世孙名叫“夜郎朵”者,于春秋中叶开始在滇东北建国,兴起君长制,国名“夜郎勾起”。这一支后来向黔西北发展,其十四孙名“鄂鲁默”者,建都贵州赫章可乐这个地方。
据史学家考证,夜郎国最强盛时,东方建有“古糯洛姆”(贵阳)、南方建有“大革洛姆”(安顺洗马塘)、西方建有“打妥洛姆”(昆明)、北方建有“能沽洛姆”(成都),可见其幅员之广。
中外学者已经形成一个共识:今天贵州的绝大部分(特别是黔西北地区)是古夜郎国的中心区域,其中的赫章县可乐乡曾是古夜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是首都。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夜郎首都在贵州安顺境内。 但不管怎样,贵州是古夜郎国的腹地和核心则是没有分歧的。
第二,“夜郎牌”是贵州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旅游发展战略中最有竞争力的战略,因为它提炼并凸显了地域板块的文化个性。在提炼与凸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把旅游资源作为产品来包装和推广的过程中,自然必须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但处处要讲究一个“独”字:独具特色,独具匠心,独家优势,独占鳌头。
“夜郎文化”正具有这种唯一性。它显著地区别于它周围的滇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和越文化,并填补了战国秦汉时期以来古代“南夷”文化这一整体的空白,使之完整地再现。
在对贵州地域文化板块进行文化解读时,首先要探索贵州地域文化板块的文化底蕴及其形成原因。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1,历史上夜郎古国的政治流动性;2,夜郎古国多民族的存在及其文化的多元性;3,夜郎古国经济的封闭性和极端贫困的历史;4,自秦汉以来夜郎地理版图成为历代中央王朝军事通道的历史存在。
这些历史因素促使贵州这个地域形成了各民族文化的一些共性,具体说有两个“性”(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和对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的思变性),还有三个“意识”(对某一主体的归属意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取意识以及为之而奋斗的意识)。这也可以说是贵州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心理。
这些文化积淀造成今天贵州各民族的共同的心理素质。从积极方面说,是上述“两性”“三意识”的正面意义,从消极方面说,也是贵州各民族部分群众中某些落后意识的成因。如墨守成规、眼光短浅、小富即安等等。
这些分析,可以成为发掘和提炼地域板块文化个性的根据之一,也是包装和推广有关旅游产品的原则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扬长避短”的原则。
国际上许多“名城”之“名”,其关键也在于它具有强烈的“个性”——鲜明的“可识别性”。如:被称为“世界浪漫之都”的巴黎,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享有“文艺复兴发祥地”桂冠的佛罗伦萨,“世界理财中心”的苏黎世,“世界政治中心之一”的日内瓦,“全球经济运行气象台”和“世界经济论坛”的达沃斯,等等。无不以其“个性”而著名。
上述城市的个性,又都从城市文化的内涵中延伸出来。因此,城市或区域的经营者只有在找准发展的战略定位之后,在经营好“经济形态”等“硬件”的同时,经营好“文化、精神、气质”等“文化形态”的“软件”,才能展示出她独有的“个性美”。
一言以蔽之,“个性”是关键。这是诸多事例证明了的真理,也是贵州打夜郎牌的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所在。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贵州确像一匹困顿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如果通过以差异化为灵魂的战略策划,找到贵州旅游的“金点子”并付诸实施,从中国旅游业中就可能跑出一匹令世人刮目的“千里马”。
第三,充分利用“夜郎国”的神秘性“神秘性”是发展旅游的又一“卖点”。“神秘性”是同人们的消费心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一个普遍特性就是好奇。因为好奇,才有了科技上的一系列辉煌成就,才为人类开辟、营造出了广阔的旅游市场。
“夜郎国”,无疑是一个神秘之地。在中国,在世界,都曾是一个特殊而神秘的存在。后来这个古国又悄无声息地从中国的政治版图上消失了,历史文献不曾留有详细的记载,出土文物也不足以阐明其从崛起到消亡的全过程,它的文化极其特殊,其传承极其悠久,故至今“夜郎国”仍是全国甚至各国学者极力探索而又不解之谜,是许许多多旅游者长期向往而终未踏上过的一片秘境。
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原因和原则是:地域板块的文化差异性。“夜郎国”正是一个具有神秘性、唯一性、排他性的古代民族共同体(“方国”),夜郎文化是古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奇葩,在全国甚至各国人们(不管是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都是一个巨大的悬念,一块强力的吸铁石,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第四,尽情挥洒“夜郎文化”的独有魅力
据史学家们考证,古夜郎国的主体民族有氐羌族和百越部落系统中的濮、僚支系。他们是今天仍然居住在贵州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彝族、仡佬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的先民。今天贵州的最大民族苗族虽然不曾是夜郎古国的土著民族,但却是夜郎国时期迁入版图的外来民族,并且世居至今。
“夜郎文化”的独有魅力甚至辐射到世界其他民族。早在上世纪初,日本人鸟居龙藏,这位异国的“徐霞客”,步行贵州,探索贵州,得出结论说贵州苗族是日本古代民族的来源。在黔东南的从江县有一个岜沙苗寨,一个神秘而奇特的苗族聚居地。男人除头顶外均剃光,蓄长发,束辫子,挽发结于头顶,悬腰刀,着肥裤,俨然一个日本武士。几年前日本人偶有寻根者来,见之顶礼膜拜,折腰致敬。
夜郎古国的这些民族,无论是土著的还是外来的,其融合演变、地域迁徙、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胳,极其明确而清晰。 他们的文化至今多姿多彩,各具独特的魅力。所以,我们今天把它作为发展贵州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极其明智。
第五,“三马一龙”的资源整合无异于锦上添花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大致有三类,即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民族文化。世界性的旅游热点已经转移到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科研旅游等方面;贵州得天独厚,形成了古朴、雄浑、奇秀、神秘的旅游资源体系,而其中特中之特者,是民族文化中非常有稀有的一种——夜郎文化。独一无二的夜郎文化赋予了贵州独一无二的灵性与磁力,是贵州旅游资源的最大亮点。而更增加贵州人民信心的是,它还有顶尖级的另两类旅游资源的辅佐。
先说自然生态。贵州的“国家级”、“国字号”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区“以什数”,符合了当今生态旅游的潮流。最著名者如威宁草海——百鸟之家,体现了人与自然、鸟类与人类的和谐,人类俨然是鸟类的“亲戚”(比朋友关系更紧密);有百里杜鹃——俨然世界的后花园;有喀斯特自然景观与喀斯特文化,特别是堪称“溶洞之王”的织金洞、龙宫;还有黄果树瀑布,梵净山自然奇观;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后来,贵州曾把本省的旅游业定位在“公园省”,确也有一定的根据。
但在整个西南旅游区,以岩溶地貌为基础的自然风光(溶洞、峰林、峰丛、天生桥、地下河、地缝、天坑等)是各地的共性,尽管贵州的许多资源具有全国意义和全球意义,但它并没有“风光占尽”,没有唯一性、权威性和排他性,因此,贵州不能主打“自然”牌。
再说人文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更是出类拔萃。最有吸引力者如遵义会议、黎平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等遗址,和邓恩铭(贵州荔波人,水族)、王若飞(贵州安顺人)、龙大道(贵州锦屏人,侗族)等中共名人。
国家级的文化名人,贵州也有不少人应该入选。国画大师刘海粟说:“近四百年间,风气渐开,名人辈出,兼擅画、书、诗者于古人必称杨龙友,于今人则咸推姚芒父先生。”
作为传统文化的屯堡人文化, 完好地保存了明代生活方式,是任何旅游者都喜闻乐见的。王阳明文化遗迹,对于研究者、学习者仍然保有较强的影响力。
遵义海龙囤古战场遗址,是清王朝与古播州土司之间发生的、曾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次战争”之中、并确曾改变了贵州版图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地方,其遗址被专家誉为“中国中世纪最大的军事堡垒”,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贵州最大的“战争博物馆”,如果配之以其他旅游设施,必将成为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圣地。
息烽集中营旧址、抗战遗址等等,则介乎现代与传统之间,作为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基地,也是人文旅游的重要景点。
作为外来文化的典型,威宁的“石门坎-葛布现象”也具有极大的人文旅游景点的价值。
一言以蔽之,民族文化(特别是“夜郎文化”)、自然风光(特别是生态资源)、人文古迹(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是构成贵州旅游资源的绝妙组合,贵州的旅游资源定位必须挣脱束缚了人们好多年的“俗套”,把“夜郎文化”摆在龙头位置,实行“三马一龙”的基本方针,才能使贵州突显自已的个性。如果舍弃这三者的绝妙组合,特别是忽略历史老人赐予的瑰宝“夜郎文化”,则贵州在今天的旅游竞争中不会获得很大的优势。
众所周知,贵州与广西等自然风光绮丽的省区比,没有“独占鳌头”,而与云南等民族文化多元并存的省区比,并非“唯我独尊”。只有打造“夜郎文化”的金字品牌,特别是联合贵州省内外具有相关文化资源的地区组建“大夜郎文化板块”,做成以贵州为中心的“大夜郎旅游圈”,凸显“古夜郎民族特色”,才有可能造成无与伦比、不可代替的优势,甚至可能稳执中国民族文化旅游之“牛耳”。不凸现这一点,而凸现其他点(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资源),就是舍本逐末、孤军奋战。
在“三马一龙”方针之下,在“夜郎故地,体验神秘” 的核心理念之下,不难打造出“夜郎民族风情游”的一系列产品。概括地说,可以用一句近乎广告词的话来表达:“磅礴乌蒙‘花’、‘洞’、‘海’,神秘夜郎‘乐’、‘舞’、‘风’。”——“花”,指以百里杜鹃为代表的植物世界和森林王国;“洞”,指以织金洞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奇观;“海”,指以威宁草海为代表的生态奇迹(特别是喀斯特溶湖等水景奇观);“乐”,指贵州各民族特有而珍贵的音乐风采;“舞”,指贵州各民族的舞蹈和戏剧;“风”指民族风情,包括民风、民俗。整合好、驾御好这副“马车”一定会为贵州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魅力独具的九张“夜郎牌”
贵州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夜郎文化,是本文强调的“战略级”的思想和观念,已详细探讨如上;而如何打造“夜郎牌”(即夜郎文化旅游的各种产品),则是专门机构的使命,本文无意越俎代庖,但作为设想和示例,却可以一些列举,兹名曰九张“夜郎牌”。
听夜郎之歌
夜郎板块是歌的海洋,舞之王国,富有旅游吸引力和包装可行性者,何止百千!兹择其要:如彝族嫁歌、侗族大歌、苗族和布衣族山歌等。
歌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有婚礼歌、丧歌、孝歌、祭祀歌、古歌、酒礼歌、情歌等。
器乐也可列入“歌”类。以彝族唢呐、苗族芦笙、侗族“牛腿琴”为代表的民族器乐,几乎是所有旅客喜闻乐见的。
观夜郎之舞
贵州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素有“东方迪斯科”之美称,经过精心编排和包装,也会成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如彝族的“阿西里西”(彝语“大家起来跳”)、“撒麻舞”(撒麻、蓐麻、泡麻、刮麻、绩麻、纺线、洗衣、织布等劳动情景)、“铃铛舞”、“撒麦舞”、“阿媚恳”(酒礼舞)等。
这些舞蹈还与音乐(声乐或器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效果更为动人,如彝族的“乌蒙欢歌”、“阿细跳月”(歌舞),苗族的“滚山珠”(芦笙舞)等。
民族戏剧更为古老,有的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如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有的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侗戏等。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新创作的戏剧和电影,如《秦娘美》、《奢香夫人》,曾饮誉国中。
读夜郎之书
从旅游资源观看,“夜郎之书”又是“夜郎之旅”的一个卖点。
彝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贵州是全国彝文翻译最大和最好的基地。彝族的“十月历法”又是一绝,可与巴比伦等世界古代文明媲美。一大批彝文典籍,堪称“华夏之古”。把这些记载有生动内容的彝文典籍,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包装推介给游客,不仅普通游客欢迎,即使是专家学者也会有兴趣。
水族的“水书”,是一种记述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等文化信息的古老文字,流传于黔桂两省区三都、荔波、都匀等地的水族村寨。
水书与纳西族的东巴文一起被专家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包装后的东巴文已经成为丽江旅游的一大产品,其经验可资借鉴。据报载,贵州将在三都县和荔波县建设“水族文化博物馆”,将这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展示其中。
据知,国家博物馆已将水书列为“国家重点历史文献遗产工程”进行抢救和保护,贵州黔南州正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将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性民族文化遗产名录”。
购夜郎之物
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购”也是创收的关键环节,更是致富老百姓的有效措施。许多产品,特别是与夜郎“挂得起钩来”的特色产品,都是或应该是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其生产地大多是老百姓的家庭或作坊(只不过,作为旅游景观不应该太原始)。形式是民族的、地方的,做工是精细的、艺术的。这就是把旅游产品特色化、民族化、艺术化、实用化,是旅游商品的“提升”。
这类商品不胜枚举,最爱欢迎者如仁怀的茅台国酒、大方的漆器、彝族的挂毯、安顺的腊染、威宁的荞系列食品和火腿(俗话说:“宣威的火腿,威宁的猪”)等等。这个名单可以而且应该无限延伸。
品夜郎之食
夜郎的饮食文化好比是一块未琢的璞玉,经过专家的策划和设计,配之以群众的传统经验,加上贵州特有的原材料,定能饮誉人环。
国酒茅台所在的赤水河流域是夜郎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彝族扯勒部的属地。游客在品夜郎之食时,如果辅之以国酒,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进食方式(如彝族的“咂酒”),特别是方兴未艾的农家饭、农家乐项目,再发挥贵州药膳的优势,那么,“夜郎之食”虽不及“满汉全席”臻于极顶,但成为国人的“津津乐道”定是意料中事。
赏夜郎之器
夜郎板块上的古今民族,在器物上也独树一帜,极有旅游价值。包括生活用具、建筑物两类。许多至今尚在传承,许多剩有出土文物,但都可以打造成旅游产品。
建议有关部门建设若干博物馆,陈列夜郎古国的出土文物和生活用具,供人参观。蜡制品也许可以一试,外地已有成功经验。
建筑物典型者,是这片土地上的庄园文化,如大屯土司庄园,堪称彝族民间的“小故宫”,可与山东栖霞市的牟氏庄园(当地称为“民间故宫”)媲美:那是汉族的、沿海平原的,这是少数民族的,贫困山区的。这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更具吸引力,关键是我们的保护、建设与文化发掘工作做得怎么样。建议借鉴与外国合作建设“民族生态博物馆”的方式,在毕节地区建设彝族(或古夜郎的其他民族后裔)的“文化生态博物馆”。
标志性建筑也属此类展示之列。夜郎板块的许多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如侗族的鼓楼、花桥。如果按民族分别打造一些作为某个地域的标志,是发展旅游的一个好措施。
史料记载,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通过贵州省15个县市,其中毕节地区的黔西、大方、毕节、赫章、威宁五县就是,而且至今有驿道路段遗存。
随夜郎之俗
从古至今,夜郎板块上的少数民族都传承有极其丰富多彩而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作为旅游产品来打造,可以利用游客的好奇心和参与欲,编排一些活动使他们在观赏之余顿生“入乡随俗”之愿,并因其参与而满足其“体验”异国风情的愿望。
其中一大节目是礼俗演示,包括婚俗、葬俗和节庆风俗。这里最有特色的是古夜郎的“套头葬”和彝族的“向天坟” 。这两者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展示文物和现场之外,向游客讲解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天文知识,他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富于参与性。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吃新节、祭山节,布依族的山歌节,侗族的泥人节、千三节、抬官人、鼓楼文化艺术节等。
民居展示也可以列入民风民俗。可以包装一些村寨、街道,但一定要有典型性和实用性,要原汁原味和民族风格。
宗教的力量超乎常人想像。如果解放思想,宗教仪式也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笔者曾在加拿大、杭州、普陀山等寺庙参观过,他们一般让游客参观、参与,这已成为一大收入源泉)。
夜郎板块许多民族都有弓弩,打造成旅游产品是许多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客欢迎的节目。
“入乡随俗“的旅游节目,要紧的是游客的参与性。
思夜郎之古
世人皆有怀旧之心,旅游组织者充分利用定会有积极的效果。昔有唐朝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名句,那是心情忧郁者特有的感受。今天的旅游者难有这样的心境,但人类思古怀旧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云、贵、川三省曾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之地,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活动遗址的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贵州作为一个从远古走来的特有文化区域,还有众多的名人在历史上闪耀,这本身就是旅客探索的兴奋点,何况还是思古怀旧的绝妙题材。
首先应该列出的是一位伟大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她堪称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先驱” 。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大业,她开通了通达云南、四川、湖南的交通要道“龙场九驿”和“奢香通衢”,使贵州特别是今毕节地区从此与祖国内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智除“马阎王”的故事,至今成为群众街谈巷议的快事,可以成为旅游解说词的一个生动典故。
其次是晚清名臣丁宝桢。他巧杀祸国殃民的太监安德海,大快人心;他首创中国名菜“宫保鸡”,大快哚颐,丰富了中国特别是贵州“黔菜”的饮食文化。
最后还有几位不应遗漏的贵州名人。
杨龙友,晚明以“诗、书、画三绝”而“独破天荒”的人物,诗列“崇祯八大家”之一,画列“金陵九子”之一,学识、文笔、人品、大节俱佳。
“西南两大儒,俱出牂牁巅”(章士钊诗)赞的是清朝的郑珍(字子尹,遵义会议地址所在地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子尹路)和莫友芝(版本目录学的创始人之一)这两位大诗人,他们的诗誉满全国,专家称其“为有清一代冠冕”,甚至有“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的说法。他们合撰的《遵义府志》被誉为“天下府志第一”。
外交家黎庶昌,遵义人。19世纪出使西欧6年,历任中国驻英、德、法、西班牙参赞和驻日公使,游历西欧10国,在日本搜集我国亡佚的古籍多种,为学术研究做出巨大贡献。他还是当时与薛福成齐名的散文家,有“南黎北薛”之誉。
晚清官居二品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的贵阳人李端棻,是官员中极力支持戊戌维新运动者,他慧眼拔擢梁启超,后来又因此被充军新疆,他向皇帝上奏折力主举办“京师大学堂”,故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他被列为创办第一人。梁启超为其撰写墓志铭,歌公忠义,颂公美德,哀情恳切,动人心魄。
这个名单还可以(应该)延伸下去,这里仅是例引。如此众多的历史名人,定是文化旅游的好“原料”。
展夜郎之新
在夜郎的中心地区发现或建设若干漂亮的小城镇,与古夜郎的景观(含图片)形成强烈对比,无异于造就了一个今古奇观。
在贵州,这种可“造就”的城镇不胜枚举,地处黔西县的洪家渡电站就是一个。它是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是一个拔地而起的新城;历史上它又是夜郎国,特别是后来的“水西”彝族地方政权的统辖地 。
20世纪80年代,毕节地区就开始成为全国唯一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生态建设开发扶贫试验区”,如今已进入第17个年头,成绩斐然。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有四大“特区”模式,最著名者为深圳特区模式。而今又有胡锦涛同志倡导的毕节试验区模式,可以说是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发扬光大。旅游组织者们千万不要小看了毕节模式!它是今天指导全国飞速顺利发展的、“国家级”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冶炼炉;是引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试验场。把这方面的成果展示给旅游者,不仅具有全国意义,而且具有国际意义。
呼吁组建“大夜郎旅游圈”
“夜郎国”的政治版图与“夜郎文化”的文化版图不是一回事,前者小而后者大,因为古夜郎各民族(部族)的流动性、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汇、各种产品商品的交换贸易,以及带有政治军事色彩的部族联盟活动等等,使得古夜郎国的周边地区虽然不属于它的政治版图,但却受到它强烈的文化影响。
这就为我们今天组建“大夜郎旅游圈”提供了文化基础。为了发展旅游产业的需要,我呼吁以此文化版图为基础,组建“大夜郎文化板块”,以便全面凸显古夜郎民族特色。
这个板块包括贵州全部、湖南西沿、广西北沿、云南东沿、四川和重庆南沿。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有必要把这个板块作为一个有一定紧密程度的、完整的“大夜郎旅游圈”来运作和经营。
这样做的必要性是:第一,丰富和优化旅游资源的组合;第二,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内耗;第三,增强共同的和各自的发展实力。
当然,在这个板块内还存在着夜郎文化之外其他色彩的旅游资源,但这与“大夜郎旅游圈”并不矛盾,相反,倒还是相辅相成的。
细节成就辉煌
如果说战略决定胜负,那么还可以加上一句:细节成就辉煌。
俗话说:“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用在旅游上,也许是一句名言警句。往往一些细节不慎,就降低了或毁坏了一个旅游景点(甚至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声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软件完善旅游,细节成就辉煌。”
许多游客旅游归来,如果他在旅游地遇到过一些烦心事,包括一些细节,他们会耿耿于怀,向三亲六戚喋喋不休,于是,旅游地的“恶名”便“口碑”流传开来。这怪不得旅客,只怪旅游地工作不到位。因此,我们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叫做“旅游重战略,细节勿忽略”。
游客眼光
重视细节必须服从游客的眼光。游客看重的与主人看重的往往很不相同。游客重细节,主人重收入。但是,主人要服从游客。
这就引出一个原则问题:时时处处以游客的眼光为标准来判断旅游地的一切细节。通常,游客关注三件事:一是旅游地的主人(含旅游地的组织者、导游者、商贩、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在游客看来是“主人”的人)是否具有诚信和友好的态度,二是旅游地的环境与卫生,三是地域文化的差异。经常,主人最看重的东西,游客并不看重,反之,他们看重的很多东西,主人反倒孰视无睹,甚至不以为然。这是一个很深的反差。但发展旅游业就必须以游客的眼光为标准,这样开发的产品才可能定位准确,适应市场需要。
解说词
市场是可以制造的,消费者是需要引导的(如广告使消费者知道有什么产品,有什么功能,有什么优势,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解说词是制造、开拓市场的有效手段。国内旅游发展势头好的地方,特别重视解说词,认为它是旅游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打“夜郎牌”的毕节来说,应该特别注意提高解说词的文化含量。
例如奢香智除“马阎王”的故事,至今成为群众街谈巷议的快事,可以成为旅游解说词中的一个极好的典故。
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至少有三次发生在毕节地区,因此,在对有关景点的解说词中,适量加入这类既有故事性又有文化含量的内容,是很能吸引“初游客”、争取“回头客”的。
夜郎旅游的解说词中还应大量加入夜郎文化版图中众多名人的事迹,既宣传了旅游景点,又加强了游客的兴奋点。
解说词最好由专家撰写或增补、审定。还可以从民间发掘有特别意义的故事去影响旅游者。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威宁流传:一个美国官员在威宁旅游时,看见一个孩子挖土豆,边挖边被草海里的大鸟吃掉,但孩子并不伤害鸟儿,官员问其故,回答说那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伤害。官员感动得热泪盈眶,赶紧回住处取来200美元欲赠小孩,但小孩已不见了)。这个故事就很有震撼力和故事性,是解说词的很好“添加剂”,也是制造回头客和宣传生态旅游的有效手段。
在写解说词时,既不要把游客当专家,也不要把游客当傻瓜,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可以拟人化,可以增加生动(包括适当的调侃)的内容,但要避免庸俗。
警示词
仅次于解说词的是警示词。经验教训表明,警示词要有人情味,可以有亲情式、哲理式、隐含式等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必要的警告式,但一定要尽量避免命令式和教训式,这是令游客反感的。
织金洞的解说词和警示词就是比较好的。以笔者的经历来说,他们的解说词的第一阶段是从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他们只有简单的比喻(例如像龙像虎像仙女之类),没有更多更深的东西。如今已进入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它增加了一些科普常识(如堆积物成因),增加了对游客的祝福等等,足可以令游客产生好感。
提升硬件
与景区卫生、解说词等软件相适应,还应注意硬件的提升。首先是景点、景区的可进入性。它包括干线的可进入性和景区的可进入性两个部分。前者,地方和景点、景区的管理部门无能为力,但后者应该是力所能及的。
导入CI,许多也是硬件的内容,例如道路指示系统。当然一般说这应该聘请专门机构操作,但重视它却是关系旅游兴旺与否的重要细节。

结束语
言不简,意却赅;纸非短,情更长。但愿我的“呼吁”和“条陈”能为“父母官”们提供一些思维“辅料”,若如此,愿足矣!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