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专家论坛

在一般人看来是在经营资产,而城市研究专家李津逵对此提出新论:城市经营最本质的问题不是经营本身,

作者:李津逵     浏览:2840次    时间:2015-01-22

                                                  邓雪丽     李家洋

   2005年6月26日,即深圳市第三届社科普及周开幕式当天下午,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承办的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十一:“深圳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会”圳银湖旅游中心隆重召开。

这次研讨会是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自主创新”与“产业第一”的精神,为了迎接“广东省自主创新工作会议”而召开的。会议由魏达志教授召集并主持,来自深圳社会科学院、深圳大学、市委党校、高职院、报业集团、海天出版社、福田区、城市化研究会、深圳市投资商会、《科技富友》杂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谭刚、颜安生、查振祥、杨福祥、夏炀、林延岳、范兆杰、杨五三、傅华、邓雪丽、黄火明、李千平、王九二、李家洋、王芹、彭伟开、王蔚、刘女桢、钟韶彬等约三十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与讨论。深圳商报主任记者洪宾对会议进行了全程跟踪与报道(见《深圳商报》2005年7月2日“经济观察”版)。

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教授:

自主创新的深圳命题

首先,深圳以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形成本地区的最初发展,中央也给予了深圳政策优势。这两方面推动了深圳的快速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深圳要延续这种增长模式,会有鸿忠书记说的四个难以为继。所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有所改变。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圳所处的阶段,已对原有“三来一补”中的技术、资金合作方形成了竞争,因此不能再大量获得原先所拥有的技术转移与应用,我们面临了新的问题。当前形式下,深圳需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再次,从二十多年的发展来看,整个深圳的发展,已形成了深圳自主创新的条件和优势。深圳所面临的,需要从引进型发展到自主创新型的发展转变。

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深圳的自主创新已进入关键时期。同时,总结了深圳自主创新的特点:

一是以技术为主导来发展深圳的自主创新。深圳和北京、上海、西安相比较,缺少成规模成气候的大学及技术支持单位。深圳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寻找自己技术创新的路线。深圳对于技术的创新更多在于应用,在于转化,它是以市场需求为轴心来带动的。

二是深圳的自主创新表现在技术创新的主体上是不一样的。深圳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科技部在深圳调研时特别提到四个90%,即:深圳全市90%以上研究开发机构设在企业,全市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在企业,全市研究开发经费的90%以上来自于企业,全市90%的专利是由企业申请的。在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中,也各具特色。1993年左右我们就曾做过一个评估,显示出深圳走的是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的技术路线。这么多年来,深圳在技术创新方面形成一些很好的条件。深圳应搭建自主创新的平台,包括建立重点实验室、网络信息平台、风险投资平台、公共研发平台等。

除此之外,创新意识是深圳和其它城市比较起来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如宽容失败这样一种创新精神,大家对于创新的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是深圳目前打造自主创新型城市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的一些安排,深圳也作了一些很好的探索。市人大也提出,把改革创新列到立法提案之中,并将出台《改革创新条例》,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带动自主创新的发展。这就是目前深圳在自主创新方面已形成的条件。

当然,深圳也面临很多不足。自主创新的条件是柄双刃剑,以上所述,是深圳的特点,也构成深圳的不足之处。深圳在市场化的转化比较好,但在研究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寻找到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根据上述分析,谭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作为自主创新的主导者,政府的创新是需要进行完善的。深圳到底在哪些产业方面会具有很好的创新潜力,类似的研究目前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财政资金,现在还是撒胡椒面的方式。对深圳能形成重点突破的领域,还不是特别清晰。所以要整合资源,形成创新环境、创新生态。

同时,对自主创新的扶植必然涉及到专项资金的安排。我们目前的资助系统还有待改良,现在面临的问题包括:资金的安排上有所不足;如何进行资金项目及资金核定;如何实现程序化、透明化,都还不是太明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探索一种相对合理的公式反映出来各类指标,并进行量化的评估,同时通过联合审批、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等方式来进行创新。这里面可能还涉及很多问题。

对于自主创新,有一种“新特区主义”的说法,重新解读了改革、创新、开放等概念。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正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重新审视现有不足,并力图找到一种药方。包括通过学习香港的一些做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项目中,香港政府和企业各提供50%资金,然后由银行进行监管。

同时,他还建议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更多参与类似的研究课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会对政府有很好的帮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查振祥教授:

产业集群是自主创新的重点

查教授讲话的主题是产业集群是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他提到,去年和今年,发生了中国产品遭遇了反倾销及各种各样障碍,由于有长时间欧洲生活经历,他认为欧洲人并不是什么便宜买什么,他们其实最喜欢的是最新款、最具个性的产品。这说明我们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比欧美产品创新速度还快,这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基础,也是深圳自主创新的前提。

在最近对福建泉州的调查中,他发现产业集群是产业创新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福建省泉州市,该市有上万家服装企业,鞋类企业也有5、6千家。每个企业都进行了分工,从纱开始、布、服装的半成品、配套辅料、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产业链分工非常之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又提到,企业创新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创新的动力,二是有创新的市场,三是创新要有投资能力。产业集群是企业扎堆,泉州的服装、佛山的陶瓷,几乎都是一个星期推一个新产品。这些地区,核心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像泉州的七匹狼,因为自身具有非常高的产值,形成了头羊效应,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创新的主体,其它企业会群起而效之。而在深圳,华为、中兴等,也是被视作创新的主体。

实际上,自主创业必须建立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专业化才能创新。创新点的寻找基础正是分工、正是专业化。产业集群带来管理成本的降低,降低了成本,企业就可以加大技术的投入。

他认为,深圳搞电子行业、物流行业、文化产业等支柱产业也应学习这种方法,形成集群的产业并带动整个自主创新体系的发展。

香港商报总编辑助理颜安生博士:

实现深港合作推动自主创新

主要谈了自主创新中的深港合作问题。他说,自主创新跟产业发展搞得不好的话,泉州等城市就不能成为中国重要的区域。同样的,如苏州,在产业化、人才素质的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苏州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一个明星。目前的深圳,面对着群雄逐鹿的局面,必须寻求更多破题之法。跟香港的合作是我们所需要的。十五年前,中国高新技术起步时,深圳是个领头雁,当时厉有为就把高新技术作为战略提出,当时的高新技术自然并不具备我们今天所处的技术高度。经过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的情况、深圳的情况大不一样了。以前香港人都瞧不起内地的,现在整个气氛变了,内地经济的发展已让人刮目相看了。

深圳有很好的基础、很好的条件,现在应更重视深港合作。他重点谈了关于跟香港合作方面的一些观点:

在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方面,香港有其致命弱点,同时有其杰出优势。由于长期的重商社会,香港社会对技术的认识相对薄弱,没什么技术型的研究。香港的体制在高新技术创新方面,也还比较僵化。举个例子,如启德机场拆除时,当时很多国际大公司看好那个地段环境,但特区政府做不到,他们程序复杂,从而失去了很多很好的良机。

香港同样有很多优势,这种优势即是历史以来形成的自由港的文化与经济背景。深圳应与其进行优势互补。如企业上市,尽管在上海和深圳,相对来说,普遍比香港市盈率高、筹集资金会更高。但在香港上市,就会马上走上国际化。一旦在香港上市后,以香港为跳板,会吸引更多的是国际投资者。香港创业基金也比较多。除了上市以外,跟创投基金的合作,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所以,深圳应抓住最近几年时间,取长补短,与香港形成互动、互补式的创新型发展。

深圳赛纳策划机构总经理邓雪丽:

自主创新需要区域系统的创新

一、联系自身在全国区域项目的策划与观察,对深圳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展开了论述。

第一个重要的创新主体是政府,它要引导自主创新,进行一些制度上的创新,进行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应从深圳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点上的结合,看产业结构上是否有一个最佳结合点,以确定创新方向,并由政府进行导向。

第二个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创新涉及到市场、产业集群。去年我们做扬州、东莞、惠州等地项目,我们发现,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由项目为导向,我们研究过很多地区经济和产业,一方面各个地区的要素资源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市场的吸引却越来越强,产业集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顺德、东莞是联合舰队经济,专业城镇在经济中起着中坚作用。如东莞虎门的服装、顺德陈村的花卉、容奇的电器、乐从的家俱等。乐从家俱市场是亚洲最大的家俱市场,以前是买全国、卖全国,现在实行了产业链的整合,变成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全国最好的家俱设计师也能从乐从这一小镇找到。从深圳来说,也有不少的产业,但没形成很好的产业集群。

第三个创新的主体就是个人。包括公务员、企业员工等。

二、创新的驱动力。目前情况下,深圳失去了原有的一些优势,当深圳失去了特区之特后,也失去了竞争的特殊优势,如何让深圳保有区域竞争的优势就是政府必须进行创新的原动力之一。政府的创新分解到部门和个人,每个人都要有创新的内容。

从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无所不在,要在每个角落都存在和体现。

三、她认为创新需要一个生态。创新应该体现为系统的创新、区域创新。制度、管理、科技、人文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创新,我们同样需要对社会环境、伦理等进行创新。

四、最后她谈到产业升级问题。产业升级需要政府去引导,我们应先寻找到优势产业,确定目标后需要进行产业集群,政府在这些方面要有政策上的支持、环境上的营造、舆论上的支持。

深圳市谋略商业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家洋:

打造自主创新的群众基础

他首先对目前的一些主流观点进行了批判:

批判一:深圳自主创新是实现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深圳创造的转变。

批判二:深圳自主创新需要将传统产业更多地进行转移。

批判三:深圳自主创新的关键是高科技行业的创新。

批判四:深圳自主创新就是要加强自主研发。

他认为,自主创新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综合型创新。深圳历史以来的几次重要创新,设立特区是政策创新、“时间就是金钱”是观念创新、国贸三天一层楼是管理创新、竹园宾馆设立迎宾小姐是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而这几次创新,却几乎都发生在制造业以外。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地以技术和产品创新来作为关键。同样,他认为在缺少科研机构的深圳,拿来主义应该还是很有用的,不一定要强调自主研发才算,创新型技术与产品的自主推广也算是很好的办法。

然后,他谈了三大质疑:

质疑一: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对高科技企业土地等要素资源的倾斜。深圳一直在说土地资源难以为继、环境资源难以为继,要素资源从何而来。另一方面,即便没有新的所谓自主创新概念,深圳的高科技企业早已享受了各种优惠待遇,政府到底有多少张牌可打值得思考。

质疑二: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服务创新。服务创新天天都提,这是政府的本职工作,只要想做一届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得服务创新,但提到打造自主创新型城市这样一个战略高度,政府还只是要求自己进行服务创新,而非为创新而服务,是有所不足的。

质疑三:深圳应成为全国自主创新的先锋。自主创新本来就是一个城市应有的姿态,不能成为一个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很显然,自主创新在深圳是个热点话题。党代会、相关工作会议、高层论坛应接不暇。然而,大多数的企业、市民,对此几近一无所知,或者是麻木和无所适从。该喜,还是该忧呢?自主创新不是为了当先锋,而是为了深圳切切实实的发展。

再其次,他谈了两个战略

战略一:跟班战略。我们所处的民族是个有创新精神但创新实践不足的民族。所以,深圳应以国际化眼光,向国际标准看齐,不做国内先锋,做国际跟班。

战略二:草根战略。什么样的人最有创新精神?正是草根民众——潦倒的自然人和苦苦支撑的企业。所以,深圳不要一味拔高自己的人才选聘标准和企业设立门槛。大多数人都认为上海的员工都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创业冲动,因为,上海没有深圳这么多的草根。

最后,他有一个呼吁:深圳自主创新,呼唤理想主义的回归。很多人为什么到深圳来,因为曾经有个深圳梦。创新本来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需要创造一种理想主义的氛围,如果说政府界与学术界要有所作为的话,不妨从这里破题。

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会长、深圳大学魏达志教授:

自主创新的背景与思路

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深圳产业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战略价值》为主题,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

第一、自主创新是反思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必然的逻辑结果

(1)人类历史曾经历了四次大的创新与变革,这些变革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叫做“工具革命”。类人猿变成人类的革命性转变,是源于人类开始会使用工具。这一转变的创新行为是一个偶然行为,比如人类开始举起一块石头砸向袭击的动物。但却产生了第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第二次革命是“农业革命”。人类开始由游牧民族变成定居民族,这可能是一种作坊式的,或者个人非组织行为的创新模式。但是这种农业革命在饮食、服饰、居住文化上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三次革命是“工业革命”,分为好几个阶段,蒸汽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原子弹的发明等等,是人类体能的放大。

第四次革命叫做“知识革命”,这完全是一个质的飞跃,发展到了人类智能的放大。比如通信,我们用手机可以使几万米都可以听到,互联网、电脑、卫星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智能的放大,当人类由体能的放大向智能放大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的时候,市场竞争方式也在变化。

比如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常规式竞争”,这个非常好理解,在系列产品中的不同产品中,大家按照自己不同市场目标定位对市场进行瓜分,大家都可以分到一杯羹,比如卖汽车的,你卖奔驰、你卖奥迪、你卖便宜的车等等,不管中高低档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份额;还有一种“追赶式竞争”,比如有我们中国对发达国家的追赶,有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追赶,还有处于不同态势的企业之间的追赶。这些追赶式的竞争又是一种类型;但是这些类型都不是市场竞争最残酷的竞争。最残酷的竞争就是人类智能放大后变成一种“角逐性竞争”,“有我没你,有你没我”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这种竞争非常的悲壮、惨烈。比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手机很小,而我们现在市场上大哥大已经没有了,这种就是扫荡式的竞争,这跟技术更新换代有关系。这种角逐式就表现出自主创新位置已经上升到非常高的阶段。只要通过自主创新找到一种非常好的产品,那你对其他产品打击就是致命的。这是人类市场上竞争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垄断性、外部性、角逐性特征。

(2)自主创新对当前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与检讨

当前的珠三角发展模式如果用语汇定义的话,我们就称之为“外向型经济”,但是我们还要具体区分一下整个珠江流域东西两岸模式不一样。珠江三角洲实际上由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并存在珠三角大地上。珠江的东岸从深圳、香港、东莞、广州一线,它是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三来一补”经济类型,它的技术、市场、管理、人才、资本这些主要的要素全部控制在外商手里,我们当地人、农民只是来进行土地和房屋的出租,而我们聘用的人都是一些外地来的打工仔、打工妹。

因为这种企业不是自有的、自主的企业,是生产要素型企业,他特别讲究生产要素的价格,希望人工、土地、水电这些都是都很便宜,一旦遇到能够提供更加便宜的生产要素,这种企业就有很大的飘移性,这是内在的风险。同时我们面临着外部风险,比如拿不到订单,这个企业就不能生存了。企业经济外部性等负面的东西就会体现出来,比如对环境的污染等等。这种模式的弊端已经显露无疑,尽管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弊端也越来越多。

我们再看一下珠江西岸的发展模式,它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很多是自有、自主的经济,所以它有自己的产品、品牌、市场,由此珠江西岸就出现了一种情况:专业市场非常多。比如说顺德的家电、中山的灯具、佛山的陶瓷等,这种市场在珠江东岸是非常少的,包括我们宝龙两区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专业市场。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珠江东岸的产业缺少关联度,因为你生产服装、他生产玩具、钟表都是来料加工,不需要培育自己的品牌。所以产业之间没有关联度,你也不能带动我,我也不能带动你。两个企业虽然是隔壁,但互相没有关系。

珠江西岸就不同。比如你做一个房子,我做厨房洁具、我做门窗等等,互相就能带动。产业发展联系非常紧密。但是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呢,珠江西岸的产业都不是高端产业,拥有的技术都是共用技术、被人扩散的技术,高端的技术非常少,整个产业呈现低度化现象。这个现象导致另外一个毛病,产业组织大多数都是比较弱小的组织,像非常大规模的现代企业组织就比较少,大多是业主制、合作制等等,这就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把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向协调化发展,同时把产业组织规模做大。

我们总的反思珠江经济发展模式、珠江两岸不同情况,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我们自主创新在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还是差距太大。

(3)我们看看加入WTO的形势。我们政府既是WTO谈判主体、签约主体,也是条款的执行主体。现在很多贸易摩擦已经开始,而且过渡期后这种摩擦越来越多。光是我们深圳反倾销涉案调查企业已经牵涉100多家企业。

2004年我们深圳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高达355%。外向型经济真的是外向,而且对外向依存度非常高,这就导致我们经济发展模式非常脆弱,这也就要求我们自主创新。所有的贸易摩擦直接原因就是产品结构的摩擦,你的产品结构是低度化的,你进入人家的市场的时候,人家就会说你低价竞争。因为你的劳动力很便宜。这必然造成人家对你的投诉。

我们看看产品结构背后更深层次的摩擦,这其实是体制摩擦。而且WTO主体是政府,我们政府体制在跟WTO体制发生摩擦。所以如果不搞自主创新,不提高产品结构,不从政府政治层面、体制层面思考我们贸易问题、产业问题也是不行的。所以这又回到自主创新的问题。

(4)外向型经济我们已经走过25年了,我们反思一下这个模式是不是需要深化、改造、提升?

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不叫外向型经济,那叫什么经济呢?这个问题很好解答。今年1月份,温总理来到深圳,他明确指示深圳要搞好“开放型经济”,这个概念“十一五”就明确了,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词汇。你到网上去调查,你可能会看到井冈山、延安老区很注意在这方面开放。实际上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有很大的质的不同。温总理从东盟飞到深圳,他一定是站在很高的位置上思考深圳应当做什么,如果温总理指名道姓要你搞开放型经济,你就必须思考什么是开放型经济?它与外向型经济有什么区别?其中之一就是开放型经济在自主创新方面要求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第二、改革开放当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放在改革开放环境下去解决

(1)现在谈自主创新,不可能关起门搞自主创新,遇到的问题必须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下去解决。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首先是:自主创新必须依托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大家知道,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理论,以后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有一个理论叫做“国家创新体系”,这个理论风行全球,90年代中又出现了一个理论“区域创新体系”,以后还出现了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等等,经济模块与产业集群当中也有一系列的体系。区域创新体系有很多子体系,比如,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人才培育体系,有政府政策的导向体系,有情报交流、技术市场等等综合服务的技术服务体系,还有提供风险投资金融支撑的保障体系等等……这么多子体系构成创新体系,自主创新必须依托这些体系。换言之,当你要解剖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问题的时候,完全可以运用这个理论,马上可以发现这个城市存在的问题,尤其对深圳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

比如在深圳你要自主创新,第一,我们就发现与高等院校为主的知识创新的体系不行,导致我们企业创新成本非常高。魏杰教授有一个观点,他说中关村依托北大、清华,以前说要建成中国的硅谷,也没有建立起来。他通过清华、北大获得知识资源还很困难,何况我们从深圳还要跑到清华、北大买知识,这个成本很高。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发展知识创新源,这样才能源源不断供给我们高新产业或者其他产业的需求。这种问题解决不了,这个矛盾会依旧存在,自主创新就无从谈起。

这两年深圳已经比较清醒了,已经不会去建一些华而不实的大学。据我所知,我们大学城很多年轻教师都有本土化的意愿和要求,他们宁可变成本土的大学也不愿意挂着别人的招牌做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

(2)我们回顾一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应该说第三个阶段刚刚开始。

第一个阶段,从80年代中到1992年小平南巡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实现产业转型发展阶段。为什么呢?在199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文献已经告诉我们92年深圳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通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等。这说明我们市委、市政府在这样的历史关头,把握这样的时机,真正使产业能够跃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是非常英明和智慧的。

第二个阶段,做强做大阶段。从92年小平南巡开始,深圳的人才开始多了。92年以前,深圳的博士都非常少。92年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92年后投奔深圳的有为青年大批量的过来。这个时候,高新技术产业开始明显做强做大,我们开始出现华为、中兴通讯等大型产业组织。另外我们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深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高新产业产品产值比重等一系列数据出现了历年的高速增长。这些数字说明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一个战略产业、举足轻重的产业,也是深圳形成城市品牌的依托。否则怎么敢说是高科技城市?就像我们叫“国际化城市”,如果没有产业的国际化,怎么支撑城市的国际化?!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比如某一个小城市,哪怕满街的外国人都在这里游玩,那一定也是旅游产业国际化带来的城镇国际化。所以城市的国际化一定要产业的国际化支撑。

我们深圳亮出国际化城市、高新化城市的名片,于是必然要求我们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就是国际化阶段。我们恰恰又受到两个制约,一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非常少;二是我们缺少能够提供知识创新源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非常少。这就出现了第三个问题,走国际化创新一定不能关起门,一定要两条腿走路,继续在开放的条件下解决开放中发现的问题,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必须结合起来。

(3)我们深圳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方面都做的不错。魏教授提到他去年在北京发表了一篇文章,《市场经济导向下的深圳国际科技合作模式》,该文章概括了十个企业模式,都是讲合作创新的。一定是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出我们真正自主创新的路子!

以前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市场换技术”,实践证明这条路走不通,外国人占领了我们的市场,我们并没有拿到他们的核心技术。但是开展国际合作并不是用出让市场获得技术的行为,而是一开始就进行技术合作。包括与科研院所、国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等,包括共同举办研讨会、展览会等等。

(4)我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口号,叫做“产业第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我们人口结构的调整、甚至冲击我们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同样是1亿美金的生产总值,但是它的产生来源、组成结构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还要关注一个问题,谁是创新的主体?这里有一个数据,我们深圳企业专利申请已经占职务发明总量98.3%!其中76%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我们要非常刮目相看我们这些民营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外资经济的比重可能只有10-20%,而国有企业创新比重只有百分之几,对于创新主体,我们应当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

会议最后,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杨福祥处长对会议进行了评点,并应与会代表要求,对深圳第三届社科普及周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表达了希望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更多为深圳社会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愿望。他认为本次会议是一次高水平的、智慧交集的、成功的学术沙龙。

本次研讨会上,各位与会专家进行了积极的发言与讨论,集中体现了深圳学术界对于市委市政府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的关注和赞成,专家们还就自主创新中的体制创新、产业集群、区域创新、深港合作、合作创新等课题展开了精彩的论述,同时也对深圳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并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与参考意见,这些意见将对深圳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记录整理,执笔者为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副会长)


  • 粤ICP备17088591号
  • 博客天地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13538067656

官方二维码